下载淘宝并安装_无遮挡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免费 _18岁禁看app_黄色毛片黄色毛片

首頁>新聞中心>媒體視角
返回上一級
遼寧日報:解析沈鼓由“跟跑”到“領跑”的變革之路
2018-05-23

5月23日出版的《遼寧日報》在頭版重要位置刊登了題為《經年砥礪鍛造大國重器》的文章,詳細描寫了字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沈鼓集團由“跟跑”變“領跑”的改革創新之路——



經年砥礪鍛造大國重器


——解析沈鼓集團由“跟跑”變“領跑”的改革創新之路


遼寧日報記者/張艾陽  金曉玲


風從南方來。


40年前,當改革開放大潮自南向北激蕩涌動,一場深刻的產業變革也在工業重鎮遼寧醞釀蓄勢。


1979年2月,春節剛過。一列由20多輛警用摩托車開道、20多輛裝載車組成的車隊在沈陽街道上緩緩行駛,最終進入沈陽鼓風機廠(現沈鼓集團前身)。


如此興師動眾,為何?原來,一位新成員——中國從美國購置的第一臺IBM大型計算機,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機,來到了沈鼓。秉持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使命,沈鼓瞄準世界行業巔峰的創新革新征程由此開啟。



40年彈指一揮間,從引進、學習到自主創新,從跟跑、并跑到居于國際先進水平,今天的沈鼓已成為多項重大裝備跨國壟斷的終結者,成為大國重器當仁不讓的鍛造人。


是什么支撐著這家上個世紀80年代國內少有的現代化企業,經年砥礪、持續創新,取得令國人振奮的業績?


走進沈鼓,大國重器誕生的背后故事會告訴你:沒有改革精神,就沒有“大投入”夯實創新根基的連年兌現;沒有開放思維,就沒有數百個填補中國制造空白的創新產品噴薄爆發。


從零開始也要堅持自主創新


2018年4月,一條消息在國內外業界引起極大震動。


沈鼓集團研制的國產首臺套10萬空分壓縮機組通過專家組鑒定。這意味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能夠設計制造超大型空分壓縮機組的國家,長期以來國外對我國該領域的壟斷被一舉打破。



震動大,源于意義重。


我國是一個缺油、少氣、富煤的國家,發展煤炭深加工是減少對進口石油和天然氣依賴以及調整能源結構的重要選擇。空分壓縮機組是為整個煤化工工藝流程提供動力的心臟設備,我國在建和待核準的煤化工項目需要大量超大型空分壓縮機組。正因其極端重要性,超大型空分壓縮機組成為國外巨頭的壟斷利器,甚至成為國家間較量的砝碼。


國之重器,不立于自身,不掌握核心技術,就會受制于人。


2013年,沈鼓集團以世界級工程——神華寧煤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項目為依托,開始國產首臺套10萬空分壓縮機組研制工作。


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鑒,一切從零開始。如同改革開放“摸著石頭過河”的艱難探索一樣,沈鼓面對封鎖、迎著挑戰,發起沖鋒。


在闖過一道又一道難關之后,2015年8月,該機組順利通過出廠驗收;2017年5月,在神華寧煤現場負荷運轉試車成功。


沈鼓又一次向國家交上一份優異答卷,為重大裝備國產化再添一座豐碑。


不負國家使命,依靠自主研發實現從核心零部件到整機100%國產化,沈鼓列出的成績單給人鼓舞、令人振奮。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沈鼓自主研發的重大裝備更是迎來“井噴式爆發”:成功研制了西氣東輸長輸管線壓縮機、用于航空航天試驗的大風洞壓縮機等一大批重大裝備;為惠州煉油廠提供的1200萬噸/年壓縮機,是當今世界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產品。


僅以西氣東輸長輸管線壓縮機一項為例,該設備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國外長達十幾年的技術壟斷,我國東南沿海5億人口的能源安全從此得到了中國裝備的有力保障。



“深水區”改革筑牢創新根基


國之重器,大國底氣所在。每一項帶著自主知識產權頭銜的沈鼓制造,都讓中國裝備豪氣倍增。


然而,通過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和積累。


“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遼寧時,特別指出沈鼓為國家作出了很大貢獻。”沈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戴繼雙說,4年多來,沈鼓人將總書記的鼓勵和肯定作為不斷攀登技術新高峰的強大動力,牢記“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持續深入推進改革,努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向創新要動力,以科研力量的“大投入”激發創新力量的“大爆發”。沈鼓立下“鐵規矩”:研發經費和員工培訓經費“兩個經費不得消減”。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由2013年的5.7%,增加到目前的7.4%。營口大型透平壓縮機試驗臺、AP1000試驗臺等研發試驗平臺相繼建設完成。


目前,沈鼓建成了以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沈鼓研究院、沈鼓大連理工研究院等為主體的“兩站三院五中心”技術研發體系,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產學研聯合新模式,擁有1600人的研發隊伍,企業科研實力、產品試驗和檢測水平均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沈鼓集團營口基地一角


向改革要活力,瞄準束縛企業發展的障礙藩籬,沈鼓下大氣力推進機制體制改革,完成企業股份制改造,引入私募戰略投資者,探索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先后成立測控公司、汽輪動力公司等多個控股、參股公司,企業走上多元化投資道路,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優化,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正在逐步建立。


在世界行業巔峰行穩致遠


跳出沈鼓看沈鼓。大國重器的持續打造僅停留在“并跑”還不夠,只有實現“領跑”才能在世界行業巔峰立得住、站得穩、行得遠。


矢志改革創新,致力轉型升級,沈鼓不斷加快“領跑”步伐。


以高端裝備制造、生產性服務業、國際化業務、工程成套和新市場五大核心業務為重點,以金融業務和智能制造兩大業務為支撐,沈鼓加快實施“5+2”發展戰略。


把握工業發展脈搏,積極踐行“工業互聯網+”戰略,沈鼓建設了“沈鼓云”智能制造服務平臺,為客戶開展遠程監控與在線診斷,運用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對設備做預知診斷和維護。借助這一平臺,專家每個月都會給用戶提供設備監控報告。客戶提出的問題,專家5分鐘之內就會給出解答和指導。目前,沈鼓的監控網絡已覆蓋千余臺機組,其高效服務一年可為用戶減少直接損失近3億元人民幣、間接損失近6億元。



通過持續研發創新和實行精益管理,去年,沈鼓高端裝備占比攀升到60%,服務型制造占比達到31%;產品制造周期從以前的12至14個月縮短到6至8個月;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同比增長42%,全員勞動生產率同比增長14%,企業正在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借船出海,攜手國內大型工程公司“走出去”。沈鼓與中石化煉化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與法國液空集團簽訂大空分合作協議,并通過了10萬空分產品風險評估,成為國內唯一具備全面參與液空投資及第三方投資的10萬等級空分項目的壓縮機設備供應商,為全面開拓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


步履堅定,砥礪前行。


完全依靠自己的智慧力量自主研發,實現重大裝備從核心零部件到整機的100%國產化,而且承擔的所有重大裝備國產化任務從未辜負國家和人民的重托,沈鼓的價值在制造強國崛起的征程中愈加凸顯。


向著下一站目標,沈鼓已經出發:到2020年,完成54種世界級新產品、200多項重大技術攻關,成為世界一流的國際化裝備制造企業集團,為大國重器的不斷打造提供用之不竭的“沈鼓力量”。



關注沈鼓集團
獲得更多資訊
? 2000-2024 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遼ICP備16015945號-1 遼公網安備 21019402000164號
互聯網合作媒體-思勤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