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淘宝并安装_无遮挡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免费 _18岁禁看app_黄色毛片黄色毛片

首頁>新聞中心>集團要聞
返回上一級
【媒體聚焦】“老”沈鼓的智造“新”密碼
2022-05-16

5月10日,由遼寧日報社主管、主辦的“今日遼寧”公眾號,刊登了題為《智造遼寧蝶變記|“老”沈鼓的智造“新”密碼》文章,文中詳細報道了沈鼓集團持續創新、自我更新的能力,“老”沈鼓不斷“新生”產品,打造國際企業集團的步伐穩健有力——


“老”沈鼓的智造“新”密碼

文/李文慧


20 多米高的廠房內,龍門吊車勾著巨型部件往來穿梭;巨大的五軸數控機床箱體內發出切削金屬的吱吱聲;操作員不時查看顯示器上的各項參數……剛一開年,沈鼓集團內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走過 70 載的沈鼓,是沈陽裝備制造業的代表。近年來,在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千萬噸級煉油壓縮機、大型長輸管線電驅壓縮機等領域,沈鼓實現了核心設備國產化突破,并曾創造數十項業內。沈鼓獲譽“砝碼”,被稱作“沒有備份的企業”,在工業版圖中不可替代。

沈鼓集團,作為中國裝備制造業戰略型、領軍型企業,把發展主動權、創新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斷打造“大國重器”。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加速演變,沈鼓集團借勢數字化轉型大趨勢,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沈鼓集團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賦能增效為抓手,通過持續提升企業研發創新能力、從根本上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轉變、全面提升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產品和服務智能化水平等多個方面,進一步推動裝備制造業數字化、信息化轉型,加快新技術動能持續轉換。

“老”不是落后的標簽,而是支撐振興的堅實根基。“老”沈鼓正在用它的“新”密碼——堅持創新驅動,在國內國際賽道上一路領跑……

常年保持銷售額 6% 左右的科研投入

創新驅動是沈鼓集團成功的法寶。依靠創新,沈鼓集團技術能力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依靠創新,沈鼓集團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近年來,沈鼓集團構建了科學、高效的科技研發體系。沈鼓常年保持銷售額 6% 左右的科研投入,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在西安交大、大連理工、東北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高校設立研究分院和技術分中心,建立起“兩站四院五中心”的產學研創新體系,利用高校的智力資源開展單元技術攻關,同時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持續為企業發展和市場開拓貢獻力量。

人才是支撐企業發展的最寶貴力量。沈鼓集團始終堅持發展是要務、人才是資源、創新是動力。沈鼓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截至 2021 年底,沈鼓集團有科技人員1358人,占員工總數26%左右。其中,博士、碩士 317 人,占比 23.3%;教授級工程師 30 人,占比 2.20%;工程師 335 人,占比 24.7%。近5 年從海內外高校和知名企業引進技術和管理高端人才 110 人,使企業人才隊伍進一步優化。同時,沈鼓集團還建立了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助力人才培養。建立了專家型人才管理體系,選聘 1 名透平壓縮機技術首席專家和 3 名專業領域專家。

技術創新讓重大產品井噴式爆發

“在石化等裝備制造業的國際競爭中,有沈鼓在,價格就會歸于合理。沈鼓因此有了‘砝碼’的別名。”沈鼓集團副總工程師、集團研究院院長楊樹華這樣說。

沈鼓著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戰略力量,建設了 10 萬千瓦試驗臺,AP1000、CAP1400 核主泵試驗臺等一批重大科研基礎設施,使沈鼓的研發試驗能力達到世界水平。在關鍵技術和單元技術領域,沈鼓開發了120 個模型級,輕介質、重介質模型級范圍提高 5%-10%,效率提升 3%,保障了離心壓縮機整體效率指標提高3%-5%;使長輸管線壓縮機、乙烯壓縮機、重整循環氫和氫增壓壓縮機性能指標與國際知名企業GE、西門子、三菱和埃利奧特處于同一水平。氣動技術,共完成科研項目 36 項,另外完成 FL62、FLNG、空氣儲能等重大專項的子課題20項。軟件開發方面,完成程序300的持續升級;水力技術,開發核電、火電、石化、軍工領域關鍵水力模型共 32 套,顯著提升了相關產品的競爭力。

有了強有力的技術創新作為支撐,沈鼓集團一系列重大產品實現井噴式爆發,在中國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進程中樹起新的里程碑:完成了國內首臺套 10 萬等級空分壓縮機組開發;完成了140萬噸/年乙烯壓縮機、滿足單線 2000 萬噸 / 年煉油裝置用380 萬噸 / 年重整循環氫壓縮機組、400 萬噸 / 年蠟油加氫裂化裝置用壓縮機組、500 萬噸 / 年循環氫壓縮機組的研制,完成了我國首套 150 噸活塞力往復式壓縮機研制;完成了 2.4米風洞裝置用壓縮機、CAP1400 核主泵、CFR600 示范堆工程項目主循環鈉泵、1000MW 火電機組全容量鍋爐給水泵、分布式能源控制系統等一大批重大新產品的開發,有力捍衛了我國壓縮機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自主、可控。

沈鼓集團還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助力“3060”計劃,將提升產品能效,實現節能減排、滿足我國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對重大裝備的需求作為企業的發展戰略,為能源與化工領域提供低碳、綠色、高效、環保的動力裝備,研制成功 60MW 儲能壓縮機、二氧化碳捕集領域組裝式二氧化碳壓縮機等一批環保節碳裝備,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

擁有了核心技術,沈鼓集團逐步拓展新市場:成功簽約某公司油田海上平臺項目,打通了海工市場離心壓縮機的整個招投標流程;實現煤層氣管道用壓縮機訂單零的突破,成功開拓天然氣領域新市場;石化泵產品與垃圾焚燒市場行業龍頭光大集團實現合作,實現進軍環保市場目標 ;順利打開新能源領域市場,實現廣州市第五資源熱力電廠垃圾焚燒、漳浦縣垃圾焚燒電廠等垃圾發電高溫泵訂單突破。

2021 年,沈鼓共完成新產品開發 330 種 /482 臺, 完成科研項目147 項。其中,新一代“6+1”空分壓縮機樣機整體性能達國際水平、國產首臺 120 萬噸 / 年和 140 萬噸 / 年乙烯“三機”相繼出廠,國內首套 17MPa 儲氣庫用離心壓縮機在用戶現場順利投運……2021 年,集團完成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 8.9%,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11.1%,利潤總額同比增長近 1 倍,產品訂貨同比增長9.5%; 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 47.4%,全員勞動生產率同比增長 14.2%。

處處可見“智能化”“數字化”元素

在沈鼓集團客服中心指揮大廳,大屏幕上各種顏色的小點點不時閃動。這是企業自主研發的“沈鼓云”平臺。客服中心技術管理室主任趙錚告訴記者,這個平臺能監測國內沈鼓設備的運行情況,通過平臺來查詢解決問題或獲取沈鼓的服務。

近年來,以大數據、5G 通訊為代表的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蓬勃興起,深刻改變傳統制造業的經營模式和產業模式。沈鼓敏銳地捕捉到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傳統行業帶來的巨大變革,在行業內率先開展數字化轉型。

如今,走進沈鼓,處處可見“智能化”“數字化”元素。沈鼓積極推進產品創新數字化、生產制造智能化、運營管理信息化、用戶服務敏捷化,從根本上改變了企業運營管理和創新發展的方式模式。通過數字化轉型的有力推動,沈鼓集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

沈鼓集團結合“智能制造2025”戰略,啟動了“數字化車間”項目建設,推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型技術與企業生產經營實踐的深度融合,重點圍繞流程化、無紙化、移動化、網絡化幾個方面在轉子車間的數字化試點建設,并取得較好應用效果。

截至 2020 年,沈鼓企業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再上新臺階。在轉子車間試點建立生產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了生產管理過程的無紙化、數控加工程序的網絡化、設備聯網和大數據采集應用、車間數據的透明化和可視化;ERP 運行質量不斷改善。CRM 二期、云服務二期等項目穩步推進,營銷服務一體化體系日趨完善,5G 通訊網絡在廠區內全面開通,集團信息化、數字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擁有持續創新、自我更新的能力,“老”沈鼓不斷“新生”產品,打造國際企業集團的步伐穩健而有力!

關注沈鼓集團
獲得更多資訊
? 2000-2024 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遼ICP備16015945號-1 遼公網安備 21019402000164號
互聯網合作媒體-思勤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