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能源局在官網發布了2022年第2號公告,公布2021年度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75項名單,沈鼓集團所研制的3項重大技術裝備成功入選,成為壓縮機和核泵研發制造領域的代表,也是遼寧省入選項目最多的企業。
入選的3項重大技術裝備為
① 120萬噸/年乙烯裝置用大型壓縮機組
② 10萬立方米等級空分裝置用空氣壓縮機組
③ 核主泵流體靜壓軸封及配套件
據了解,本次全國進入名單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共75項。沈鼓集團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研制為突破口,入圍3項重大產品,進一步彰顯了沈鼓集團的技術實力和行業地位。據悉,入圍產品將享受知識產權、資金、稅收、金融、保險、單一來源采購等多項支持政策。沈鼓集團將依托相關工程,扎實開展首臺套重大裝備的示范應用,持續推動能源化工領域重大技術裝備水平提升。
遼沈媒體均對此事予以報道——
遼寧日報社:
沈陽廣播電視臺:
120萬噸/年乙烯裝置用大型壓縮機組
2018年4月24日,由沈鼓集團自主研制、設計、制造的我國首臺套120萬噸/年乙烯裝置在中海殼牌用戶現場產出合格丙烯產品,24日5點20分產出合格乙烯產品。自4月23日9點38分投物料開始,歷時7小時42分,該裝置產出合格乙烯、丙烯,創造了乙烯三機投料開車速度最快的世界紀錄,沈鼓為祖國粵東門戶再添國之重器!
2018年12月10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在廣東惠州組織召開國產首臺套“120萬噸/年乙烯裝置用離心壓縮機組”(以下簡稱“120萬噸乙烯機組”)產品鑒定會。在對機組的主要技術指標及性能、實際運行情況等逐項進行審核之后,由14名流體機械專業和石化行業知名專家、院士組成的鑒定委員會,最終作出評定:沈鼓集團研制的120萬噸/年乙烯裝置用壓縮機組填補了國內空白,是裝備國產化的重大技術突破,機組整體性能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其中機組工況適應能力、操作性等居國際領先水平。產品應用已經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我國實現更大規模乙烯裝置大型壓縮機組國產化具有重要推廣意義,鑒定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鑒定。
據了解,對于有著“石化之母”之稱的乙烯,沈鼓人深知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以先進的技術和精湛的工藝不斷打破國際壟斷,實現了80萬噸、100萬噸、120萬噸大型乙烯三機的“三級跳”,將我國大型乙烯機組的研制水平提高到水平,長期被外商壟斷的乙烯壓縮機版圖,終于有了中國人的一席之地。從自主開發出我國臺乙烯壓縮機以來,沈鼓已經累計生產各類乙烯裝置用壓縮機68臺套。天津、鎮海、撫順、浙江、惠州等多個百萬噸乙烯工程都有力跳動著沈鼓制造的中國心臟。目前,沈鼓已經具備了150萬噸/年乙烯三機組的研發、設計和制造能力,業已成為世界的乙烯裝置用壓縮機供應商。
10萬立方米等級空分裝置用空氣壓縮機組
2017年4月23日,由沈鼓集團承擔研制的中國首套自主化國產“10萬大空分”裝置,在神華寧夏煤業集團400萬噸/年煤制油項目中,一次試車取得成功。
2018年4月26日,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國產首臺套10萬立方米等級空分裝置用空氣壓縮機組產品鑒定會。
“國產首臺套10萬立方米等級空分裝置用空氣壓縮機組”鑒定會
會上,分別由沈鼓集團、杭汽集團對機組的研制情況、主要技術指標等進行了匯報。機械工業風機檢測中心作為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機組的性能檢測報告進行了說明,神華寧煤集團作為最終用戶對機組在現場實際運行情況進行了介紹。本著專業和負責任的態度,會議過程中專門安排了專家質詢提問和研制方答疑。11位專家經過認真分析和細致討論,最終對10萬立方米等級空分裝置用空氣壓縮機組給出了鑒定意見。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機組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機組整體性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最后,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會長黃鸝進行了總結講話,她認為10萬立方米等級空分裝置用空氣壓縮機組的成功研制是我國重大裝備國產化的又一歷史性突破,是研制單位精心制造、埋頭苦干的結果;是用戶鼎力支持、充分信任的結果。希望研制單位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為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為重大裝備國產化再添一座豐碑。希望用戶堅定不移的繼續為我國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提供更多的平臺和機會,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在座各位的積極工作和努力下,我們一定會鑄就新的、更大的輝煌。
沈鼓制造
沈鼓制造
沈鼓制造
核主泵流體靜壓軸封及配套件
該項目將會應用在沈鼓集團核電公司的軸封型核主泵上。沈鼓核電為該項目提供了腔體尺寸、軸徑尺寸、腔體壓力等技術參數。在該項目的技術方案審定和項目評審過程中,沈鼓核電公司的技術專家結合軸封型核主泵的結構形式、使用工況、密封在泵上的運行狀態等情況,給出了諸多重要的意見和建議,為該項目的順利完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