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經濟日報》以整版的形式,報道了遼寧牢記總書記囑托,在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偉大征程中奮勇向前。文中著重介紹了沈鼓集團激發自身優勢,通過自主創新解決了諸多重大技術裝備“卡脖子”的關鍵問題,有力的保障了能源安全——
文章節選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遼寧考察、兩次參加全國人大遼寧代表團審議,多次就東北振興特別是遼寧振興發展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把脈開方、指明路徑、擘畫未來。
在遼沈大地的足跡凝結著總書記對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的深謀遠慮。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給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遼寧省帶來根本遵循和磅礴動力。4300萬遼沈人民牢記囑托,以“重塑環境、重振雄風”的膽魄,“一以貫之、久久為功”的恒心,“擼起袖子加油干”的韌勁,奮力開創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局面,把美好藍圖一步步變為美好現實。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遼寧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造升級“”,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扎實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向市場要潛力,遼寧國企改革駛入“快車道”、挺進“深水區”,一大批“”企業活力迸發、動能滿滿。
新時代新征程新目標,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維護“五大安全”的能力顯著提升;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以提高企業獲得感、民生幸福感為基礎,遼寧加速跑起來,奮力開創營商環境好、創新能力強、區域格局優、生態環境美、開放活力足、幸福指數高的新局面。一幅幅振興發展的多彩畫卷,在遼沈大地鋪開。
……
↑沈鼓集團總裝車間員工在裝配產品核心部件。該集團在替代進口、解決“卡脖子”的關鍵技術方面獲得重大突破,極大地保障了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