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淘宝并安装_无遮挡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免费 _18岁禁看app_黄色毛片黄色毛片

首頁>新聞中心>集團要聞
返回上一級
近日,遼沈媒體紛紛聚焦沈鼓
2022-09-26

近日,遼沈地區眾媒體聚焦沈鼓集團,圍繞企業創新發展、先進人物建功立業等內容,多角度報道了沈鼓的喜人變化——


遼沈晚報

9月21日出版的《遼沈晚報》在專題欄目“以英雄之名‘告白’了不起的沈陽”中,三位沈鼓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騰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馬長好,遼寧省勞動模范:朱俊,通過觀看“第九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及遺物返回祖國直播”學習了他們的為國家拋頭顱灑熱水的革命精神,要立足本崗位,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張騰蛟:青山埋忠骨,浩氣蕩天地。離家熱血郎,歸來報國軀。9月16日,第九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及遺物返回祖國。“雙20”護衛英靈回家,向志愿軍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沈陽人民一起接英雄回家了!收看了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的直播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沈鼓集團作為一家“老字號”國有企業,面對國外核心技術的長期封鎖,在技術上創新的道路上,也進行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沈鼓人始終把實現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作為最高使命,不斷推進自主創新,堅定不移地走創新路,吃技術飯。依托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大型透平壓縮機能源研發中心等國字號創新平臺,在長輸管線壓縮機領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到完全實現量產,徹底打破國外壟斷。在乙烯壓縮機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飛躍,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同樣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殺出一條血路,解決了多項涉及國計民生的“卡脖子”難題,無愧于“大國重器、國家砝碼”的美譽。作為一名一線工人,我一直有一個勞模夢。我愿意繼續用匠心守初心,扎根重大裝備國產化的主戰場,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為用戶造精品、為國家鑄重器!在工作中繼承和發揚工人階級愛崗敬業的主人翁精神、精工細作的工匠精神、勇立潮頭的拼搏精神,擔當實干、埋頭苦干、擼起袖子加油干,為遼寧、沈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力量。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馬長好:讀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我的內心十分澎湃,也勾起了我兒時的回憶。“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小時候常常會聽到這首氣勢磅礴的歌曲,隨著也能哼唱,內心卻沒有深刻的理解。當慢慢懂事了,就會聽到父母和長輩時常提起當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的事跡,我才知道,那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而志愿軍戰士也成為了我心中永遠的英雄!我是一名新時代的產業工人,正好趕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時期。同時,我們正經歷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銘記歷史,催人奮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獻給抗美援朝志愿軍最好的禮物。作為一名新時代的產業工人,我要努力為我們的祖國貢獻力量,立足本職,崗位建功,爭做最好的技術工人;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傳承工匠精神;發揚先輩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的偉大品質。

遼寧省勞動模范 朱俊:去年七一,為了緬懷革命先烈,我們參觀了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在英烈墻上看到無數先烈的名字,讓我非常痛心。他們大部分是二三十歲的年齡,在人生最燦爛的年華里為保護祖國、保護人民而付出生命,為了抵抗帝國主義侵略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學習這些先烈的拼搏奉獻精神,學習他們“流血、流汗、不流淚”的精神。今年七一,為了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我們觀看了電影《長津湖》。在電影里有一個鏡頭,讓我記憶深刻、感觸很深:在美國軍隊以為我志愿軍有埋伏時,一直沒有進攻,他們走近才看清,竟然是被凍成冰雕的志愿軍士兵。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極度惡劣的天氣下,中國志愿軍士兵端著槍趴在雪地上,凍成冰雕,寧死不撤退,這種毅力與決心值得我們學習。9月16日,中韓雙方交接第九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及遺物。又一批戰友踏上“回家”的路。英雄們用血肉和汗水鑄就輝煌歷史。我們要弘揚他們的英雄事跡,他們的英勇事跡值得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銘記。


沈陽日報

9月16日,《沈陽日報》報道了沈鼓集團核電公司仲作文介紹“國和一號”屏蔽電機主泵”項目吸引了與會者目光。“真正的大國重器!”行業專家豎起了大拇指——

9月15日,在全國雙創周遼寧分會場,沈陽市優秀創新創業項目成果展展廳,“國和一號(CAP1400)屏蔽電機主泵”項目吸引了與會者目光。“真正的大國重器!”行業專家豎起了大拇指。

“這是我們經過10年持續攻關、實現核心技術突破的項目,作為核電用泵的核心設備——屏蔽電機主泵,將助中國制造搶占核產業的制高點。”在現場,沈鼓集團核電泵業有限公司設計部工程師仲作文介紹說。

近年來,該公司在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方面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成功研制了多項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裝備產品,累計為國家重大技術裝備提供國產化大型水泵2300多臺(套);圍繞我國核電發展對60~170萬千瓦核電機組和火電項目對超超臨界泵組設備需求,以及對清潔高效能源方面和民品的新領域泵產品需求,在流體動力學等方面開展了前沿應用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和試驗,正在進行百萬千瓦級三代核主泵的國產化研制,使企業具備研制國際先進高端泵組的能力。

“我們現在有40余臺近百億元核泵訂單在手,因擁有核心技術,我們未來前程無限!”仲作文說。

9月16日,《沈陽日報》在《沈陽制造業“筋骨”愈發強勁》文章中提到沈鼓集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不斷突破能源與化工重大技術裝備“卡脖子”難題。


沈陽日報

9月16日,《沈陽日報》在《沈陽制造業“筋骨”愈發強勁》文章中提到沈鼓集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不斷突破能源與化工重大技術裝備“卡脖子”難題——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產業基礎是制造業的根基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遼寧老工業基地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新一輪振興發展也要靠實體經濟”“要下決心振興遼寧工業,再創遼寧工業輝煌”。今年8月16日至17日在遼寧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要時不我待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只爭朝夕突破“卡脖子”問題,努力把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制造業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

于沈陽而言,把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制造業掌握在自己手里是實現工業振興、為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作出貢獻的重要內容。

聚焦產業基礎 穩住工業發展的“基本盤”

產業基礎是工業發展的基本盤,是制造業發展的主要力量,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關鍵是要切實提高產業基礎能力。

眼下,走進沈鼓集團的生產車間,一臺臺為國家重大項目而研制的“大國重器”正在緊張裝配,即將踏上旅程,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動力支撐。作為我市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型、領軍型企業,十八大以來,沈鼓集團始終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產業安全和國防安全視為國家砝碼的責任擔當。企業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不斷突破能源與化工重大技術裝備“卡脖子”難題,已經實現了能源與化工所有細分市場核心動設備的全部國產化替代,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在此領域能與國際知名公司同臺競技的企業。

沈鼓集團的穩步發展是我市鍛造產業基本盤的縮影。產業興則城市興,產業強則城市強。近年來,沈陽市高度重視產業基礎能力建設,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努力把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制造業掌握在自己手里,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強有力支撐。堅持應用與創新協同、整機與配套協同、引進與培育協同;堅持實施基礎再造攻關項目、推廣應用“三首產品”、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建設協同創新平臺、爭取國家資金支持。目前,全市已經基本形成應用牽引、整機帶動、基礎支撐的產業協同發展格局。

注重謀劃精度 著力繪好產業地圖

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要從制造業“五基”入手,即在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平臺、工業基礎軟件方面實現突破。

謀劃精度、繪制產業地圖,為了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沈陽市先后制定了《沈陽市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及行業指導目錄,《沈陽市2022-2024年度產業基礎領域先進技術產品重點發展方向》,編制了《沈陽市產業基礎領域先進技術產品發展報告(2022年版)》和《沈陽市產業基礎領域先進技術產品研制目錄(研制需求篇、轉化推廣篇)》等,進一步引導推動企業發揮高新技術和產品的溢出帶動效應,持續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

截至目前,在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領域方面,沈陽形成了金屬加工部件、動力機械元件、傳動部件、通用零部件、電力電子元器件、儀器儀表元器件等規模以上企業146戶;在關鍵基礎材料領域,沈陽有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等規模以上企業36戶;在先進基礎工藝領域,沈陽有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等15個“國字號”創新平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4個、創新型示范企業9戶;在產業技術基礎領域,沈陽有真空設備、儀器儀表等17個國家級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中科云翼工業互聯網平臺、東軟醫療高端醫學影像設備工業互聯網平臺等4個國家級和17個省級信息服務平臺。

在工業基礎軟件領域,沈陽現有工業軟件企業1149戶,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新松機器人等工業軟件項目多次獲得工信部試點示范稱號。近三年來,近10余個重大項目獲得國家相關專項資金支持累計達到2.6億元。

強化穩鏈力度 著力提升產業能級

今年以來,沈陽市推進了一批包括沈陽儀表院、東軟集團、沈陽鑄造研究所等在內的多個“工業強基工程”項目實現突破。這些“國字號”項目有力解決了國家高端裝備和重大工程發展瓶頸,為促進產業基礎能力提升、填補國內空白作出貢獻。  

與此同時,以沈鼓集團大功率平行軸齒輪箱、特變沈變集團電抗器樹脂材料、沈陽鑄造研究所大型鈦合金鑄件成型制造工藝等為代表的25個重點項目也實現工程化、產業化突破,多個項目填補國內空白并實現在鑄造、化工、儀表等領域的推廣應用以及面向中小企業產品全周期的質量技術服務,沈陽自動化所工業軟件定義網絡基礎標準與試驗驗證、新松機器人公司面向智能制造的邊緣側工業軟件平臺、東軟集團全場景疫情病原體檢測信息系統等工業基礎軟件實現推廣應用。

沈陽市還深入推廣應用“三首產品”,組織拓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個國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申報國家保險補償資金支持。全面梳理首批次新材料應用示范指導目錄,做好首批次新材料應用補助政策宣傳和解讀,引導行業企業將資源向新產品開發應用上傾斜。

沈陽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沈陽將爭取用3年時間,通過謀劃實施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建設,重點推進90個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工業基礎軟件完成開發研制并實現產業化突破。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做實做優做強,把提升全產業鏈水平作為主攻方向。”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沈陽市將繼續聚焦制造業在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技術、基礎軟件“五基”領域的薄弱環節,銜接國家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重點任務,堅持應用牽引、整機帶動、資源協同、重點突破,結合我市實際,在新能源汽車、機械裝備、航空、電子信息、機器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裝備、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布局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啟動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工業基礎軟件再造“五個專項行動”,為制造業強鏈補鏈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關注沈鼓集團
獲得更多資訊
? 2000-2024 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遼ICP備16015945號-1 遼公網安備 21019402000164號
互聯網合作媒體-思勤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