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特別報道《神圣使命》,播出了全國人大代表、沈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戴繼雙的專訪——《全國人大代表戴繼雙:大國重器復興路上的奔跑者》
[神圣使命]全國人大代表戴繼雙
大國重器復興路上的奔跑者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將分別于2019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五千多名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將匯聚北京,共商國是、共謀發展。履職這一年,代表、委員們深入基層,關注民生,忠誠履職,不負使命。中國之聲推出特別報道《神圣使命》,今天推出第五篇:《全國人大代表戴繼雙:大國重器復興路上的奔跑者》。
春節假期上班頭一天,全國人大代表,沈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戴繼雙就在總裝車間,與技術人員討論破解重大項目——浙江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機組的生產技術難題。戴繼雙介紹:”這項目是國家’十三五’期間的重點項目,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煉化一體化項目。其中煉油項目所有的離心壓縮機都采用了沈鼓提供的裝備,該項目的建設將有利于提高我國石化產業基地的規模化和集中度,對于促進產業優化升級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為國有大型裝備制造企業的當家人,戴繼雙一直把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創新升級作為自己履職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不論經濟發展到什么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遼寧是我們國家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基礎得天獨厚,但目前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技術創新和轉型發展。目前企業獲批建設的國家級各類中心和實驗室只有20家左右。因此,我在去年兩會上提出了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建設的建議。”戴繼雙說。
在戴繼雙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個厚厚的筆記本,里面詳細地記錄著履職一年來,他多次走訪國內外各大能源化工工程和裝備制造業企業,并吸收多項關于高端裝備制造、國際化轉型、國企改革等方面的意見建議。
在他的推動下,沈鼓集團不斷完善產學研聯合科研體系,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共開發新產品210種580臺,完成科研攻關項目137項。2018年,10萬空分裝置用壓縮機組、120萬噸/年乙烯裝置用壓縮機組通過國家級鑒定,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是沈鼓創造的新的大國重器。
去年兩會,戴繼雙首次走上代表通道。他告訴記者:”當時我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提出,作為一家傳統國有裝備制造企業,只有加快改革、轉型和創新的步伐以及我們人才體系的建設,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幾年我們為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還有10萬空分陸續開發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高端裝備,這些以前全部依賴國外進口。”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東北考察,并在沈陽舉行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這讓履新不久的戴繼雙對老工業基地重振信心滿懷,第一時間在企業組織”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我和企業員工通過開展大討論,認真對標分析,認清必須打破’一貫如此’等慣性思維對干部的束縛,打破員工的’大鍋飯’’鐵交椅’的思想,為企業改革筑牢思想基礎。”
在今年兩會前,戴繼雙又廣泛征求企業職工和其他沈陽大型裝備制造兄弟企業的金點子、好想法,提出了落實大國重器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若干建議。他說,企業要想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必須擁有自己”看家護院”的技術。就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因此,今年戴繼雙圍繞掌握核心技術這一重點,向兩會獻計獻策。
記者手記
我是記者徐志強。春節剛過,沈鼓生產車間里機器轟鳴運轉,工人干勁十足。戴繼雙帶領工人們從正月初三就開始加班,因為國內外的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過去由于體制束縛,缺少絕對核心科技支撐,作為為我國能源行業提供工業心臟設備的國有裝備制造型企業,在國際上一直跟著跑。戴繼雙說,作為人大代表,他有一顆中國心,履職中更要不斷創新,在世界上打造出更多獨一無二的”中國工業心臟”,為大國重器增加國家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