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化工報在頭版位置刊登了題為《駐村第一書記帶來的變化》文章,報道了駐村扶貧的三位沈鼓駐村干部3年來為當地經濟發展、基層黨組織建設、鄉村振興等方面所作出的貢獻——
地處遼河流域的康平縣工業基礎薄弱,曾為國家級貧困縣。2018年3月,康平縣勝利街道前進村、刀蘭套海村、朝陽窩堡村迎來3位駐村第一書記,他們是沈鼓集團選派的青年干部李超、關進凱、李艷偉。3年任期中,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好鄉村集體經濟薄弱、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等問題,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今年6月22日傍晚,刀蘭套海村村民趙大姐打扮入時,滿心歡喜地去參加由村民自發組織的廣場舞隊健身活動。而在2年前,入夜后村民還只能悶在屋里不愿外出。”不是不想出門,只是坑洼不平的道路和漆黑的夜晚實在讓人提不起興趣來?,F在好了,全村道路基本上都修成了油漆路,秧歌隊、廣場舞隊活躍在廣場上,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壁w大姐說。
在駐村第一書記關進凱和村干部的帶領下,村兩委還制訂了”村規民約””門前三包”,評選了”美麗庭院”。他們搬走了存放多年的垃圾堆,在沿村路兩旁投放垃圾箱,硬化了村內外道路,方便村民出行,老百姓的日子是越過越舒服。
入駐前進村的第一書記李超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村民代表大會,表決貧困人口精準識別推薦的初選對象,強調致富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村容村貌整治是推進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的基礎。村黨支部書記韓忠介紹說,2019年8~9月間,李超帶領兩委班子和村民每天起早貪黑對村莊環境進行了徹底清理,使村屯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整潔的村容,煥然一新的村貌,飄著花香的鄉間小路,讓村民們無不從心里往外透著幸福和滿意。
”春播一粒種,秋收萬擔糧。”春耕時節,朝陽窩堡村300多畝特殊干旱耕地的播種是村民急切關心的大事。”面對播種耕地分布廣、勞動力不足,播種設備短缺等不利條件,駐村第一書記李艷偉和村干部帶領村民集中勞動力、集中優勢播種設備,根據耕地面積分批耕種,有效解決了干旱期間耕地的播種問題。
為了徹底解決村民期盼已久的秸稈禁燒還無法離田的問題,2018年8月,李艷偉爭取到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財政撥款150萬元,為朝陽堡村購買了10臺大型農機并成立村農機服務站,使當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9.8萬元。2019年進一步壯大到26萬元,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的突破。
3個駐村第一書記的到來為村莊帶來了巨大變化。勝利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尹紅麗介紹說,朝陽堡村通過農機合作社壯大村集體經濟;刀蘭套海村通過土地確權解決土地的歷史遺留問題;前進村通過抓基層黨建,促進班子建設維護和諧穩定。3個村的變化在整個街道乃至全縣都是非常突出的,這是沈鼓集團對農村基層鞏固脫貧成果,實現全民走向小康生活提供的最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