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遼寧廣播電視臺《遼寧新聞》專題欄目“二十大時光”報道了由沈鼓集團制造的我國最大乙烯機組——150萬噸乙烯三機即將出廠。
10月17日,沈陽廣播電視臺《沈陽新聞》報道了沈鼓集團組織廣大干部員工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盛況。
10月17日,沈陽廣播電視臺對中共二十大代表、沈鼓集團副總工程師、透平設計院常務副院長姜妍進行了專訪。
10月18日出版的《遼寧日報》代表連線專欄專訪了中共二十大代表、沈鼓集團副總工程師、透平設計院常務副院長姜妍。
“現場聆聽了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黨的二十大作的報告,我心情十分激動。報告既總結概括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又描繪了更加美好、更加光明的前景,讓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同時,更對未來充滿期待和向往。”10月17日,談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的情景,黨的二十大代表、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姜妍難抑激動興奮之情。
創新是報告中的一大關鍵詞。“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報告中的這些話,讓姜妍感觸頗深。“作為科技戰線的一名老兵,我備受鼓舞,又深感責任重大。報告充分肯定了我國過去十年科技戰線取得的巨大進步,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出了頂層設計和重要部署,進一步提升了科技創新的戰略地位,既有戰略支點,又有具體抓手,更有政策保證,為我們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前進方向、明確了戰略任務。”姜妍說。
作為我國首臺乙烯壓縮機的主導設計者,從一名普通技術人員成長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5年的辛苦努力與忘我付出,讓姜妍對科技創新有著更加深刻的體會。她表示,作為沈鼓集團的一員,她是伴隨著企業發展壯大成長起來的,深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對于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如姜妍所言,創新作為沈鼓走過70年奮斗路的立企強企之根本,沈鼓集團已成為國內唯一能夠制造乙烯三機的企業。在成功替代進口的同時,沈鼓乙烯三機實現了120萬噸、140萬噸、150萬噸的“新三級跳”,目前180萬噸乙烯三機研制能力也已經形成,隨著產品規模的持續擴大,設備尺寸卻在不斷縮小,能耗始終在降低。這背后都是科技創新在持續發揮著作用。
“作為一線科技工作者,是偉大的時代給了我創新創造的廣闊舞臺,我要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以時不我待的精神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全身心投入科研攻關,再創高端產品,再造世界級裝備,以實際行動和實際成效讓數字遼寧、智造強省的名片更加亮眼。”姜妍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