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黨的二十大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思想深刻、催人奮進,在沈鼓廣大員工當中引發熱烈反響。
10月17日,《遼寧日報》《沈陽晚報》等媒體將鏡頭聚焦到沈鼓集團,報道了廣大沈鼓員工,學習貫徹報告精神,立足崗位,作貢獻、真抓實干創佳績的精神風貌——
遼寧日報記者 金曉玲
開欄的話
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隆重召開。金秋時節,本報記者奔赴全省各地,走進田間地頭、街道社區、工礦企業、科研院所,與基層黨員干部群眾共度黨的二十大美好時光。今日起,本報開設“二十大時光”專欄,刊發來自基層一線的報道,感受全省各地砥礪奮進的鏗鏘足音,展現各地黨員干部群眾立足崗位作貢獻、真抓實干創佳績的精神風貌。
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隆重開幕,沈鼓集團2000余名干部員工,通過1個主會場、35個分會場收聽收看開幕會盛況。與此同時,裝載著剛剛生產完成的裂解氣壓縮機部件——高壓缸的重型車輛,穩穩駛出沈鼓集團沈陽廠區。
“你別看它‘長’得不起眼,性能卻極其優越。”沈鼓集團黨委辦公室主任、宣傳部部長劉勝民驕傲地說,“這臺高壓缸轉運到營口創新產業基地后,將在那里完成機組裝配和試車,成為目前全球規模最大、設計難度最高的150萬噸乙烯三機機組的一部分!”
“我們翹首以盼!”在營口,沈鼓集團透平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大爭和生產技術科科長關躍一遍又一遍掐算著高壓缸的運抵時間。劉大爭說:“目前,這臺壓縮機正在車間里進行裝配。作為沈鼓大型輕量化結構機型的首次應用,該產品從研發設計到加工工藝都有巨大創新。”
乙烯是基本的有機化工原料,其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核心裝備就是乙烯三機。沈鼓是目前國內唯一能夠制造乙烯三機的企業,研制的120萬噸乙烯三機已穩定運行;140萬噸乙烯三機正在安裝;150萬噸乙烯三機年底交付,用于山東裕龍項目;180萬噸乙烯三機研制能力已經形成。
成功替代進口的同時,沈鼓乙烯三機產品規模在擴大,但尺寸在縮小,能耗在降低。這背后是科技創新在持續發揮著作用。
創新,是沈鼓走過70年奮斗路的立企強企之根本。尤其今年以來,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推動下,沈鼓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高地、核心技術成群突破,產值、利潤、訂單、市場開拓、外貿經營全線“飄紅”。
“創新發展,制造強國,有我沈鼓!”在聆聽黨的二十大報告后,沈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戴繼雙激動地說,“報告振奮人心,催人奮進,讓我們堅定了信念。廣大沈鼓員工一定堅守產業一線,將創新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為遼寧在新時代東北振興上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為建設制造強國貢獻力量。”
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領導班子、各基層單位職工兩千余人集體觀看了開幕會現場直播盛況,認真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所作的報告。大家精神振奮,熱情高漲。
16日9時50分,沈鼓集團黨委理論中心組全體成員已經坐在了屏幕前,大屏幕提前接通直播設備,大家懷著激動的心情等待大會開幕。隨著大會開幕,收看直播的同志們全體起立。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激蕩群情、催人奮進。同志們全程認真聆聽、深入學習領會。當習近平總書記報告結束時,大家也隨著現場代表們一起長時間熱烈鼓掌,表達對這次團結、勝利、奮進的空前盛會的祝賀,表達對總書記的高度信賴、堅決擁護和衷心愛戴。
除了集團領導班子、高管團隊,沈鼓集團各基層黨組織也第一時間組織收看了黨的二十大開幕會。在結構車間黨員活動室,黨員們正在專注地收看習近平總書記作報告。其中坐在第一排的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躍臣格外引人注目,因為他身披綬帶,坐得筆直,聽到激動處熱烈鼓掌。“這是對全黨全國人民來說非常重大的時刻,我必須正裝出席,以示莊重。百年新征程,聽了習總書記的報告,我感到生活在我們這個新時代特別幸福。國家越來越重視技術工人,作為一線技術工人我感覺越來越有干勁兒了!”劉躍臣動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