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發布了“中國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單。這些案例從30個省(區、市)各級改革部門推薦的近2000個改革案例中遴選,其中,沈鼓集團創建“產業戰略自信+國家產業基金協同+市場化機制賦能”混改新模式成功入圍,是遼寧省唯一入選的企業案例。
據了解,“中國改革年度案例征集活動”已連續舉辦14屆,對總結推廣地方改革典型經驗、研究改革、宣傳改革、助力地方改革發揮出積極作用。本次活動在年度200個典型案例基礎上,還將進行最后一輪權威專家評議,推薦“年度改革特別案例”“年度市域改革案例”和“年度縣域改革案例”最終名單,于2023年1月中旬發布。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社長、地方改革創新研究院院長潘治宏介紹,2022年度征集和評議工作更加注重程序性和規范性,完善了征集評議制度,對入選案例要求在新時代改革方法論指導下,更加突出改革的專業特點,要求案例探索形成制度創新成果,具有示范引領和推廣價值。
沈鼓集團,成立于1952年,是我國第一家風機專業制造廠,擔負為我國大型能源化工工程提供核心動力設備的重任,在能源化工核心動力設備領域歷久深耕,是國內唯一,沒有備份、不可替代。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沈鼓集團時,對企業創新發展給予了肯定,強調:“老企業要敢于搞新技術、創新品牌、闖新市場,要志存高遠,更上一層樓。”近年來,沈鼓集團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緊緊抓住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和沈陽市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有利契機,通過混改轉機制增效益,有效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產品連續打破國際壟斷,為西氣東輸、石油化工、核電裝置等裝上“中國芯”,為服務制造強國戰略作出積極貢獻。
沈鼓集團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契機,以混促改,著力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構建了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一是以“混股權”促“改機制”,夯實現代企業治理制度之基。二是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相統一,實現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三是董事會配齊建強,有效發揮定戰略、作決策、防風險作用。四是經理層轉變身份,切實發揮經營管理作用。
沈鼓集團始終通過改革增強企業活力,在企業內部大力推動“三能”機制改革,真正砸掉了“鐵飯碗”、搬掉了“鐵交椅”、破除了“鐵工資”。一是壓減層級扁平化,干部隊伍精干化。二是憑借能力任職務,依靠成績定去留。三是破除束縛拓通道,實現市場化用工。四是市場價值定薪酬,剛性兌現激活力。五是用好政策工具箱,中長激勵留人才。
沈鼓集團著眼于突破“卡脖子”核心技術,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瞄準世界一流,以改革賦能創新,持續加大科研投入、搭建創新平臺、變革管理模式、培育創新人才,走出一條高水平的自主創新之路。一是建設一流創新體系,有效提升研發效能。二是培育世界一流的研發隊伍,充分激發創新活力。三是打造高端裝備,融入產業鏈核心。四是擁抱數字技術,建設智慧鏈生態。五是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有力支撐大國博弈。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沈鼓集團始終堅持黨對企業的全面領導,聚焦破解束縛企業發展的各種藩籬障礙,以深刻而全面的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提升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市場化、科學化水平,徹底激活了企業的發展活力和增長動力,科研能力、裝備試驗能力躋身世界領先行列,成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國家砝碼”“大國重器”。